摘要:电池回收分为三类:干法回收、湿法回收及生物回收。其中生物回收处于研发阶段,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以湿法回收为主,干法回收作为湿法回收的配套工艺。
中国最常见的一次性电池是锌锰电池和碱性电池,并有少量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常见的干电池,按储存方式和电解液种类,其分类与名称如下:
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碳锌电池(又称碳锌干电池、碳性电池);碱性电池(特指碱性锌锰电池,非广义碱性电池);多次电池(即可充电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电池回收分为三类:干法回收、湿法回收及生物回收。其中生物回收处于研发阶段,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以湿法回收为主,干法回收作为湿法回收的配套工艺。
干法回收是指不借助溶液等媒介,而实现材料或有价金属的直接回收,涉及物理分选法 和高温热解法。
物理分选法是针对电池的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运用破碎、筛选等途径将电池材料进行粗筛分类,初步分离不同的有用金属。
高温热解法是采用高温焚烧分解去除黏结剂,实现材料分离,而且经过高温焚烧,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会氧化、还原、分解、蒸汽挥发,然后通过冷凝将其收集。
干法冶炼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原理简单、设备简便、应用广泛。
但是,其能量消耗大、回收效率低,且有二次污染和安全性的问题。
例如,电解液中的 LiPF6遇水易发生水解,产生有毒气体;有机溶剂则因为较低的闪点,在回收过程中可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等安全问题;Li 等金属在回收的过程中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湿法回收是对废旧电池进行破碎分选—溶解浸出—分离回收的处理过程,包括湿法冶金(碱/酸浸)、化学萃取(有机溶剂)及离子交换。
采用湿法冶炼回收,首先应该对已失活的废旧电池进行粉碎与研磨,以实现均质化,然后物理分选粉碎后的产物,如涡流分离、浮选、磁选等,分离电极材料之外的成分,以达到湿法回收的要求。
湿法回收应用较广泛,回收废旧动力电池时能够较大程度的回收稀有金属和其他金属。
回收率和纯度较高,高纯度能够达到加工动力锂电池材料的品质要求,适合三元电池,也是国内外技术领先回收公司所采用的重要回收办法。
但是,往往会因工艺过程较长而造成成本的上升, 且化学试剂的持续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如在回收过程中无机酸产生有害气体,使用的萃取剂对土壤和水的影响,这些都亟待解决。
生物回收技术重要是利用微生物浸出,将体系的有用组分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并选择性地溶解出来,实现目标组分与杂质组分分离,最终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
目前生物回收技术尚未成熟,如高效菌种的培养、培养周期过长、浸出条件的控制等关键问题仍有待处理。
梯次利用:指使用过的产品已经达到原生设计寿命,再通过其他方法使其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的继续使用过程。
原理和小时候看到的南孚电池广告一样,遥控车上不能用了,放到遥控器上还能再用。
具体到动力电池上,梯次利用是指电池容量在40%-70%的退役电池,经过分选评估、成组均衡等技术,在备用电源、通信基站等领域得到重新利用,将其价值最大化。
然而,大范围推广梯次利用,目前还有一些阻碍:
(1)电池质量问题
不是所有的退役电池都能被用来梯次利用。
目前市面上退役的动力电池大多是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寿命较短。
且标准化程度十分低下(电池大小、型号、生产记录和编码不统一),电池的一致性差,电池寿命和稳定性难以保证,存在安全隐患。
(2) 成本问题
退役电池要再次利用,要经过检测、拆解、重组、维护等几个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梯次利用技术还不成熟,这些都给梯次利用增加了成本。
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数据,假设退役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为20美元/kWh且可利用率为60%,则电池回收拆解重组成本为71.7美元/kWh。
当梯次利用一块电池还不如重新购买一块电池便宜的话,梯次利用就更没有市场了。
(3)政策准入问题
另外,关于梯次利用的政策也处在变化之中。
在《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提到 “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
后续的正式文件中则放松了限制:“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