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典故,与唐朝的两位诗人有关,一个叫刘禹锡,一个叫李绅。话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被朝廷调回了东京洛阳。恰好此时,李绅也从江州刺史任上,回京来述职。
美女这种资源,在穷人眼里,就是奢侈品,而在富人眼里,只不过是消耗品。
忘了是从哪里,看到或听到,类似这样的一句话。
想一想,还挺有道理。
实际上不仅是我们现代人,古人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悟出这个道理来了。
不信?请看“司空见惯”这个典故。
这个典故,与唐朝的两位诗人有关,一个叫刘禹锡,一个叫李绅。
话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被朝廷调回了东京洛阳。恰好此时,李绅也从江州刺史任上,回京来述职。
刘禹锡大家比较熟悉,就不再赘述了,单说一说李绅。
想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李绅也是写下“锄禾日当午”这种佳作的人。不过一当上官,他可就不是他了,不但对百姓残酷而凶暴,生活还特别奢侈,而且动不动就耍官威。
这样一个人,官居然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
刘禹锡的才气和名声,李绅是仰慕已久。现在好不容易在洛阳碰上,当然不能错过了,于是李绅就在家大摆筵宴,请刘禹锡来赴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不免眼迷耳热。
于是,李绅便叫来一名歌妓,为两人唱曲助兴。话说这名歌妓,不仅曲唱得好听,人还长得堪称绝色,最主要举手投足间,更自有一种妙处。
刘禹锡见此,不由得诗兴大发,当场吟诗一首: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的前两句,无非就是夸这名歌妓,曲唱得好人长得甜。可是接下来的两句,听起来就有点酸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就是:
如此的绝色,如此的妙曲,司空大人你是见多了,也听腻了。可你不知道啊,一想到散席离开后,就再也见不到如此的绝色,听不到如此的妙曲,我是肝肠寸断呀!
听完这首诗,李绅哈哈大笑,便把这名歌妓,送给了刘禹锡。
这就是司空见惯这个典故的来历。
仅仅就事论事的话,这不过是古代文人之间,一段风流佳话而已。可如果把“司空见惯”和“刺史肠断”,来做一个对比的话,是不是就有点,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句话的意思了?
所以,什么是美女?
不过如此而已,也仅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