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琵琶骨”在哪里?为什么被称作“琵琶骨”呢?查全身骨骼的解剖图,人体并没有一个叫“琵琶骨”的骨头。(虽说孙悟空是猴体,但作者吴承恩显然是按人体解剖结构设定孙悟空的。)
《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被天将捉住,
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不禁疑惑,“琵琶骨”在哪里?为什么被称作“琵琶骨”呢?
查全身骨骼的解剖图,人体并没有一个叫“琵琶骨”的骨头。(虽说孙悟空是猴体,但作者吴承恩显然是按人体解剖结构设定孙悟空的。)
查网上的说法,众说纷纭。有说是肩胛骨的,有说是锁骨的,还有的说是大腿骨的。
清代阮葵生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有《琵琶骨》一则:
……至髀骨之为琵琶骨。见于书者,《北齐书》显祖杀薛嫔,支解其尸,弄其髀为琵琶。又张舜民《书墁录》云:“太祖招军,要琵琶腿车轴身。”则琵琶骨在股膝之间,不在脊背左右也。
他认为,琵琶骨指的是大腿骨,还引用了两段出处。
《北齐书》记载的是,把人的大腿骨做成了琵琶(肩胛骨、锁骨显然做成琵琶太迷你了),《书墁录》则记载,将琵琶骨做成了车轴(肩胛骨、锁骨显然也不合适)。算是一说,不过说服力很不足。
至于“琵琶骨”为锁骨,展思查到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熊雄斩向管一见的那一刀也是蕴满真力,管一见斜掠上前,五指直抓向其琵琶骨。
两人是正面打斗,管一见要抓熊雄的“琵琶骨”,这里的“琵琶骨”必然是处在身体的前面而不是后面,所以小说家写的“琵琶骨”更可能指的是锁骨,而不是肩胛骨。
“锁骨”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唯一长骨,整体呈“S”型。“锁骨”特指解剖结构,可能来自域外。虽然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延州妇人》有“锁骨菩萨”,也只是说延州妇人死后“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而已。有人就认为:
锁骨的称谓不是中国“土产”。而系西方对它的命名,因为这根骨头形似古罗马的一种棒状钥匙(clavicle key),故锁骨的外文名为clavicle。真正的意译应译为“棒状钥匙骨”或“棒状骨”。
至于有人说,“锁骨”之所以叫锁骨,是因为在古代锁骨下方有很大的间隙,为了防止犯人逃跑,就用锁将锁骨固定住。这种说法有点倒果为因的意味,姑妄听之吧。
大部分人一般印象或想当然地认为,“琵琶骨”指的就是锁骨。不过,展思觉得“锁骨”这词已经相当“俗话”了,再造一个“琵琶骨”指锁骨有点多此一举了。
展思一番研究,基本可以认定,“琵琶骨”应该指的是“肩胛骨”。
肩胛骨位于肩后部,整体成三角形,反手可以摸到。整体结构如下图。
为什么称肩胛骨为琵琶骨呢?这有说法的。我们先看琵琶的样子。
呃,直观上看是有点不太像。不过,如果将肩胛骨换一下角度的话:
肩胛骨就和琵琶很像了,都是上窄下宽的结构了。琵琶骨就是肩胛骨这个结论,也被很多权威的书采用。仅举一例。
这就像鸡的“琵琶腿”指的是小腿肉一样,也是形似而命名的。
如果琵琶骨就是肩胛骨的话,下一个问题就是,“穿琵琶骨”是怎样一个穿法呢?
有人说是从锁骨下穿过肩胛骨从背部穿出:
但从锁骨到肩胛骨有一段距离,且这一段距离,神经、血管等很复杂,很容易造成被穿者大出血或半侧身体瘫痪,风险太大。现实中,穿琵琶骨只是限制活动,而不是杀人,否则直接行刑算了,穿什么琵琶骨啊。
展思认为,所谓“穿琵琶骨”,就是穿肩胛骨,具体穿时,是让犯人(或其他无辜者)手臂上举,肩胛骨像蝶展翅一样外伸,这样直接从腋窝(胳肢窝)处穿肩胛骨即可,好处是距离短、看得清,实在是穿琵琶骨的绝好方法。
肩胛骨形似蝶翅,又有蝴蝶骨的美誉。一旦肩胛骨被穿,一扯人就不由自主像蝴蝶展翅一般,只能任人摆布了。
电视剧《连城诀》狄云被穿琵琶骨的场景和位置,充分说明,在导演那里,“穿琵琶骨”是穿肩胛骨,而不是锁骨。可以推定,剧组还是对“穿琵琶骨”究竟为何做过一番研究的。
总结:“琵琶骨”实际最大可能指的是肩胛骨(但也不排除有些作者臆指的是锁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