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小棘蛙、牛蛙、黑斑蛙、泽蛙、金线蛙、虎纹蛙等。
小棘蛙:身体肥壮,体长为9-12厘米左右,身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
牛蛙:叫声宏亮,皮肤粗糙,身体背部呈绿棕色,成蛙体长为20厘米左右,重量为2斤左右。
黑斑蛙:皮肤光滑,眼间距较窄,前肢较短,头长略大于头宽,背部呈黄绿色或深绿色。
泽蛙:吻部尖圆,吻棱较圆,背部有不规则的纵肤褶。
温馨提示:青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常见的青蛙品种
1、小棘蛙
(1)属于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
(2)身体较大且肥壮,体长9-12厘米左右,体色暗淡,身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
2、牛蛙
(1)原产于北美,是北美最大的蛙类,由于叫声较大且宏亮(酷似牛叫声)而得名,成蛙体长为20厘米左右,体重为2斤左右。
(2)皮肤粗糙,身体背部呈绿棕色,布有暗棕色斑纹,腹部呈灰白色,雄蛙咽部有黄皮。
3、黑斑蛙
(1)黑斑蛙是指黑斑侧褶蛙,体长为70-80毫米左右,头长略大于头宽,其吻部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较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
(2)皮肤光滑,背面有1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颜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上面有数量不等且不规则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的皮肤较光滑,呈鱼白色。
(3)雄蛙体型略小,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成蛙常栖息在河滨、湖泽、水沟、稻田、池溏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4、泽蛙
(1)泽蛙是指泽陆蛙,该品种是属于叉舌蛙科、陆蛙属的两栖动物,目前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2000米的山区也有分布,田野、池塘、丘陵等处可以时常看到它们。
(2)外观近似虎纹蛙,但体型较小,体长50-55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部尖圆,吻棱较圆,眼间距较窄,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趾间的蹼长约为趾长的2/3。
(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且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较光滑。
(4)生活期间,泽蛙的颜色变异较大,背面通常呈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的咽部为深色,其余为白色。雄蛙的第一指上的浅色婚垫较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呈黑色,有雄性腺。
5、金线蛙
(1)体长一般为50毫米左右(雄体略小),其头部略扁,吻部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
(2)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1对背侧褶,其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生活期间,金线蛙的背面一般呈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的棕色横纹不显,腹面呈黄白色。
(3)雄性金线蛙有1对咽侧声囊,第一指上有婚垫,有雄性腺。
6、虎纹蛙
(1)别称水鸡、青鸡、虾蟆,属于水栖蛙类,常在丘陵地带以及海拔为900米以下的水田、水库、沟渠、池塘、沼泽地等处栖息,属于我国二类保护动物。
(2)虎纹蛙体型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的体型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可达到250-500克左右。
(3)虎纹蛙的吻端尖圆且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较圆,趾间全蹼,皮肤较为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肤棱,通常呈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比较光滑。
(4)虎纹蛙在生活期间其背面颜色一般为黄绿色,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纹斑,腹面呈白色。雄性虎纹蛙的体型略小,有1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较粗壮,第一指上的灰色婚垫较发达,有雄性腺。
二、青蛙属于什么类的动物
1、青蛙属于水陆两栖类动物,它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在动物学上青蛙一般特指黑斑侧褶蛙。
2、青蛙成体后无尾,繁殖期会产卵于水中,卵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蝌蚪,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后长为成体,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同时还能兼用皮肤进行呼吸。
3、大多数青蛙是通过体外受精进行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目前全球已知的进化为体内受精的青蛙只有10-12种。
4、青蛙的食物以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1只青蛙每天捕食的害虫数量可以达到70只左右,1年消灭的害虫数量可达到15000只左右,所以青蛙属于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相关文章】
★ 土质硬化怎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