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密度:保持合理的留苗密度,这样能改善植株之间的通透性,减少花荚脱落情况。
因地因苗追肥:对于因缺肥而无法及时封行的田块,可在初花期亩施5公斤尿素或10公斤硫酸铵,追施后可减少花荚脱落。
根外喷肥:花荚期,喷施尿素、硫酸钾、硼砂等肥料的浸出液,喷施后能起到保花增荚的效果。
化学调控: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喷施后能改善株型,减少花荚脱落。
一、大豆花荚脱落如何预防
1、脱落原因
(1)密度过大
①大豆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不良,植株间光照不足,捂花捂荚,造成严重的花荚脱落现象。
②在大豆大田生长条件下,叶片互相遮荫,造成下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形成光合产物减少,不可满足花荚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造成落花落荚。
(2)氮肥施用不合理
①氮肥施用量适宜,能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发育,增加单株固氮量,有助于大豆产量提高。
②如果氮肥施用过量,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受到抑制,而且施氮过多还会促使大豆植株徒长,造成田间郁闭和倒伏,导致花荚脱落。
(3)土壤湿度不适当
①田间湿度过大,土壤透气性变差,导致大豆叶片卷曲发黄、根系霉烂,引起花荚大量脱落。
②土壤水分不足,会阻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植株萎蔫而停止生长,花荚也随之脱落。
(4)病虫危害
①大豆遭受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灰斑病等病虫危害时,有的直接危害花荚器官,造成脱落。
②有的害虫会破坏整个植株,影响叶片功能,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少养分制造和分配,造成花荚脱落。
2、预防方法
(1)控制密度
保持合理的留苗密度是确保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改善植株之间通风透光、减少花荚脱落的有效途径。
(2)因地因苗追肥
开花期植株因缺肥不可及时封行的田块,可在初花期再追肥一次。通常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或者硫酸铵10公斤,可减少花荚脱落。
(3)根外喷肥
①在花荚期一般每亩用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硼砂25克,加水50公斤提取浸出液,喷洒于叶片上。
②宜于阴天或下午4时后喷施,有助于保花、增荚增粒,减少瘪粒,增加粒重。根外喷肥可以和防病治虫相结合,以提高劳动效率。
(4)化学调控
①大豆使用多效唑有壮株、增加分枝、塑造理想株型、增加产量的作用。
②在高产田块于初花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20克兑水50公斤喷施,可以改善大豆株型,延长叶片功能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优化大豆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生长,减少脱落。
(5)注意防旱排涝
①从开花期到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吸水速度快、耗水多的时期。此期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25%,就应灌水。
②通常每隔5-7天灌一次水,连续灌2-3次,切忌大水漫灌。
③大豆又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淹水后也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因此要注意排涝,避免产生渍害。
(6)加强病虫害防治
①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的菌毒清250倍液喷雾。
②紫斑病可于开花后喷施50%的苯来特或代森锌800倍溶液。
③大豆地上虫害可采用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溶液进行防治。
二、大豆荚不饱满的防治措施
1、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播适宜的大豆品种,避害趋利,争取大豆高产。
2、根据不同种植制度和不同地区大豆生育所处时段的光温变化,选用相适应的光温生态型品种,如春大豆需光钝温敏型,夏大豆需光敏温钝型,秋大豆需光温均敏型。
3、低热地区应积极发展早熟春大豆或晚播中熟夏大豆以及在河谷低热地区发展秋大豆,以避开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长日高温,利用6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相对短日低温,使大豆顺利进入鼓粒期,避免荚而不实。
4、选用有限花序良种,利用适温期长、短的条件,调整播种期,使大豆生长发育处于适当的光周期时段,正常完成籽粒生育鼓粒,防止荚而不实。
5、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干旱时适时适量浇水,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