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在陕西和山西的方言中,“婆姨”一词泛指妇女以及妻子,而这一词语的来源,根据相关专家的说法是来自于佛教。专家的解释为:这一名词的发源时间应该是在东汉时期,彼时佛教传入中原,全国兴佛,有很多女性也开始礼佛起来。
不管是文史爱好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一定避免不了这一个地方——陕西。
作为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陕西至今仍在各个方面保持着最纯正华夏子孙的生活方式。虽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陕西的风头大不如从前,但不管是从文化发展亦或者是战略地位来讲,陕西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这一期的省市冷知识专题即将带你走进这个神奇的省份!
冷知识一:“么么哒”神似陕西话
经常涉及网络的读者们肯定为这一句魔性话语上过头——记得双击么么哒!
“么么哒”作为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常用话语,间接地表达了“吻”这一动作,同时也有着亲爱的之意。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解释则为“mu a”的谐音,同表亲吻。
但你是否知道,如此卖萌表示亲近的话语,虽说流行于华夏大地,可有一个地方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而这个地方就是陕西。
说起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陕西方言当中,也有着一句常用词和“么么哒”极为相似,此即为“么嘛哒”,表示“没问题”。
所以如果你身处一群陕西人当中,恰巧他们让你解决一件事,而你又没办法解决,无奈进行卖萌说出“么么哒”的时候,大概率结局会很感人。
冷知识二:西藏民族大学在陕西
校名当中带有很明确省份的高校,其所在地却是在另外一个省份,这种情况我们在之前的几期冷知识当中写到过:如河北极少的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真实主校区是在天津;
又比如号称美女集中地的两大高校—四川美术学院以及四川外国语大学,其真实的主校区都是在重庆。
挂着一省之名却在另外省份教学的高校还有一些,但大部分都是像上面的两个例子一样,名称归属地和主校区之间曾经有过短暂的归属关系,或者是两地毗邻。
本以为这种事情就已经是让无数“报错名”的高考学子难受的了,却是没想到西藏民族大学才是这类学校真正隐藏起来的王者。
为什么?因为其名字叫“西藏民族大学”,就算是不在西藏教学,最起码也得在毗邻的青海教学,而全国除了这两个地方藏族占据主体外,其他地区都是以汉族居多。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名称上带有如此浓烈的民族特色类高校,其主校区所在地却是在汉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陕西。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既然是民族大学,在全国五十六民族是一家的宗旨下,让藏族同胞多和汉文化最明显区域的同胞进行接触,显然是一举两得。
而且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在于:经此合作,陕西羊肉泡馍终于有了稳定的进货来源!
冷知识三:“婆姨”一词很大概率来自于佛教
这一个冷知识出自于部分佛教研究学者,笔者对这个冷知识的真伪度持旁观态度。
你知道陕西最带有地区名称色彩的谚语是哪句吗?
没错,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娶妻就要到美女遍地的米脂,而嫁夫就要找绥德的汉子。
这句谚语不仅具有地区名称色彩,而且还夹带着陕西、山西特有的名称方言——婆姨。
有一些不熟悉陕西的读者大都对陕西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婆姨”一词感到疑惑,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陕西和山西的方言中,“婆姨”一词泛指妇女以及妻子,而这一词语的来源,根据相关专家的说法是来自于佛教。
专家的解释为:这一名词的发源时间应该是在东汉时期,彼时佛教传入中原,全国兴佛,有很多女性也开始礼佛起来。
而在梵文当中还有对此人群的一个专有名词,音译过来就是“优婆夷”,即汉语“女居士”的意思,后来就简化成了陕西方言以及山西方言中特指妇女以及妻子的“婆姨”。
其实不仅“婆姨”一词可能来自于梵文演变,很多一听就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用语也是梵文的音译,如浮屠、阿育王、舍利、般若等等皆是。
冷知识四:陕西地下埋着的都是改变进程的人
这一个就不用过多解释的,都说陕西的黄土埋帝王。随便在西安或者洛阳两地开个挖机挖一小时,出土的东西都能让中国考古界研究两年。
这种言论并不是夸大,而是作为帝王埋骨处的陕西人有这个资本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不信,给你列举出来一些已经明确埋骨陕西的名人:
周朝建立者——周文王,葬于咸阳市渭城区;
秦王朝建立者——中国第一位皇帝嬴政,葬于西安市临潼区;
大汉王朝建立者——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葬于咸阳市东(陪葬人员:萧何、曹参、周亚夫);
大汉王朝盛世建立者——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葬于咸阳市兴平市(陪葬人员:卫青、霍去病、霍光);
大唐王朝盛世建立者——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葬于咸阳市礼泉县(陪葬人员:长孙无忌、程咬金、秦琼、李靖、徐茂公、尉迟敬德、房玄龄);
这还只是名声最响的帝王,还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也在这里埋骨。
如武将之中的白起、卫青、霍去病;文臣当中的诸葛亮、董仲舒、寇准;名医当中的扁鹊;外交家之中的苏武、张骞;文学家当中的司马迁等等等等。
所以这就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在西安干工程的人员都是喜欢刺激的!
冷知识五:日语有一部分源自于陕西话
这个冷知识其实也很好理解,主要原因自然是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万邦来朝”。
唐朝早中期有多强大自不必说,而日本和唐朝之间的渊源也已经成老生常谈了,所以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鲜冷知识,毕竟唐朝繁盛在长安,日本人来学习自然也就把长安方言适当学习了。
而之所以要把这条加进冷知识里面,是因为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日语学习陕西方言的词语:
如陕西话中一些语气助词“得丝”,而在日语中也时常出现“德斯(desu),像“搜德斯内”、“德斯嘎”、“阔一德斯”等,
又如我们上面说过的没问题、没事,陕西话为“么麻达(么得)”,日语表现为“么得(mede)”,表意大致为没事。
再如日语打电话“么西么西”,原音大致为陕西话中的“么事?”。陕西话中头发的方言为“摩葛”,日语发音同为“mo g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