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林错在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色林错湖面海拔4530米,其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2014年,湖面面积达2391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色林错在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
色林错湖面海拔4530米,其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2014年,湖面面积达2391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色林错所处的青藏高原北部,山脊高度一般都在5000米以上,山峰终年冰雪覆盖,现代冰川的发育,是众多湖泊的重要水源之一。
主要汇入色林错的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藏布,是西藏大部分地方“江河”的发音。扎根藏布发源于格仁错东部的甲岗雪山,于色林措西岸入湖。
波曲藏布发源于巴布日雪山,于色林错东岸入湖。据科学家考证,色林错面积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缩退,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等湖泊。
色林错流域面积达4553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众多河流和大小湖互相连通,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除色林错外,周围还有格仁错、吴如错、班戈错、错鄂等23个大小不等的湖。
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色林错、班戈错湖盆在新生代古近纪初开始发育的班戈断陷盆地基础上,在第四纪进一步发育成新生断陷盆地。
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而隆升,中晚更新世以来,大湖逐渐缩小,由于局部隆升差异而将大湖分割,逐渐形成现代众湖分布格局。
色林错有着绝美景色,与藏北高原上诸多大湖一样,有着内地平原湖泊无法媲美的高透明度。其湖水的最大透明度达7-8米,可谓清澈见底。
因为湖面面积很大,不同区域、不同角度呈现出的湖色都有不同,牛仔蓝、宝石蓝、孔雀蓝、甚至翡翠绿,你都能在色林错看到。
在一马平川的高原上,视野开阔,风吹云动,阳光从云缝中泄出,各种光影不时变幻在湖面上,湖水颜色和亮度也随之变化,湖天相接,美轮美奂,让人心醉。
色林错流域属于高原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夏秋温凉,干湿季分明。
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让色林错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成为了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是世界上现存15种鹤类中最为珍稀的种类,全世界仅存不到一万只,也是所有鹤类中唯一以高原为主要栖息地的种类。
除了黑颈鹤以外,在保护区范围内,还生存着大量的棕头鸥、班头雁、赤麻鸭等珍稀水禽,保护区鸟类超过一百余种。
1985年,色林错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色林错区。
这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兔狲、藏原羚、猎隼、秃鹫、红隼等。
色林错湖泊面积近几十年不断扩大,近十多年来最明显,湖面面积增量是前24年增量的近4倍。截至2014年,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咸水湖。
这种增长也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生长在低湖岸带茂盛的牧场草地被淹,湖区附近牧民不得不撤离。
随着湖面水域的增长,有可能同其北面的崩则错、纳江错,及其东面的班戈错等连为一体,进而将会影响到拉萨—安多县至阿里地区的大北线的正常通行。
究其原因,首先是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导致湖泊上涨;其次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冻土退化等暖湿化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
色林错所在的藏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温度升高,该区域降水的季节性特点变得明显,夏季降水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降水量不断增加。
蒸发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对大气环流和降水均有重要意义。
年平均蒸发量的高原的冻土温度升高,面积缩小,冻土层普遍变薄,甚至有部分地区冻土完全融化,多年下来,冻土下界上升明显。
而且,色林错位于全流域最低洼的地区,是水流汇集的中心,在这些一系列因素作用下,水位上涨最明显,面积增加也最明显。
一方面,色林错的美景值得我们珍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色林错的积极“成长”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关文章】